青春返乡·筑梦家园——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风采展示(一)

来源:社会实践 2025/01/13

为引领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广大青年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我院团委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组织学生踊跃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他们以一名探索者和实践者的身份,重新走进家乡,体验丰富多彩的“返家乡”实践活动。

人力2341李俊烨:寒假社会实践中,我有幸参与了社区组织的关爱特殊群体活动,这段经历让我收获颇丰。

与空巢老人相处时,他们分享珍藏照片背后的故事,回顾往昔岁月。我们为老人检查并改善用电、用气安全。看到老人生活得更加安心,我充满成就感。

面对留守儿童,这些父母外出务工后独自坚强的孩子,心怀对知识的渴望。我为他们辅导功课,组织趣味运动会、手工制作等活动,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培养能力。

我满怀热忱地参与社区扫雪活动,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们齐心协力,彼此鼓励、一同清理完社区广场厚厚的积雪。

这次社会实践是我成长的契机,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大学生,不能只专注于学习,更要关注社会,积极投身实践,为社会发展出力。我会珍惜这样的机会,为家乡发展奉献青春与热情 。

市营2441王雨竹:寒假返乡期间,我以大学生身份投身政务实践,在幸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服务,主要负责社区图书室维护和妇女儿童活动室看护。

社区里,接触的人和事远比学校丰富,我主动承担工作并且竭尽全力。在与老人、青少年深入交流中,我感受到复杂而深厚的情感羁绊,老人的阅历、青少年的朝气,都让我对生活和未来有了全新认知 。通过参与其中,为我日后深入社会、锻炼能力、开展就业奠定基础。

我参加的是工作是社区图书室的维护工作以及妇女儿童活动室的看护工作。

还有一些深藏不露的大爷,大笔一挥就写出了别具一格书法作品。

在做志愿者工作的时期里,我们在他人还在睡懒觉的时候,便已经出现在了家门,经受阳光的洗礼。整个工作过程中,我们所代表的其实并不是个人,而是我们工师学子的精神风貌。

在社区,我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面对各项任务,我积极主动承担,力求做到最好 。通过和老人、青少年深入交流,我领略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邃复杂。老人们丰富的阅历和智慧,加深了我对生活的理解;青少年的纯真与梦想,让我看到未来的希望。

数字经济2441刘品:这个寒假我深入邯郸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丛台公园”去学习和传承它的悠久历史,我希望通过宣传红色文化,可将党的革命精神、奋斗历程传递给更多人,让同学们在红色文化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先辈为榜样拼搏奋进。

大家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看一看“邯郸”这座三千年的城,历经千年风霜却屹然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站在“丛台公园”的大门前我就被其精美的工艺、威武高大的石狮古风古韵的色彩所深深吸引。

步入大门,迎面而立的是一组高约11米的工农兵塑像。该塑像成为邯郸市继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八路军”、“民兵”两组大型人物群雕后,又一组大型雕塑。

你可以登上五灵丛台的城墙,可以俯瞰整个丛台公园的优美景观,至今还保留了一段护城河。

你可以看到郭沫若登上丛台后临摹乾隆皇帝留下的诗。

你可以看到战国时期赵国的七位贤良。

你可以看到邯郸人文历史极具价值的邯郸碑林。

你还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历经千年沧桑的文物。

深刻了解丛台文化,我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折服,历史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脉,而实践探索则是汲取养分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非常愿意学习并传承中华文化,“红色基因就是传承”,我会用实践和时间将其贯彻到底,努力提升自我修养,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承和发扬,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

供稿:吴春秋

编辑:陈夏 李艳

校对:肖滢杰

初审:肖晓琳

复审:王一名

终审:陈昊宇